记者走进北京房山受灾的生态涵养区,记录救援现场
“我在北京这么多年,都没见过这么大的雨。”北京土著陈师傅,今年50多岁,回忆起7月31日那天的强降雨,他依然感慨:“我们家在青龙湖镇,那天所有回家的路封闭,我和老伴被困在良乡……”10多天过去了,马路两旁,暴雨冲刷后的痕迹依稀可见。
一场台风来袭,带来了北京140年来的最大降雨,暴雨、洪水、内涝等灾害接踵而至。8月6日,中国环境报记者跟随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二支队走进了北京市房山区大安山乡,看到了灾后现场,也目睹了灾后救援的点点滴滴。
周亚楠/摄
图为北京市房山区阎河路。周亚楠/摄
图为北京市房山区阎河路。周亚楠/摄
“我们会把物资源源不断送上来!”
根据任务安排,8月6日的救灾任务聚焦于运送物资和向外运送受灾群众。
刚疏通的道路坑坑洼洼,一路颠簸。车辆驶过,尘土飞扬,前行的道路瞬间消失在视线中。
图为车辆往大安山乡方向行进。周亚楠/摄
为了能够尽快将物资运送到前方,第二支队副支队长赵华志有些着急,教导员蔺红兵手持的对讲机中时不时传来他催促的声音,“我们来带路吧!”说罢,一辆车快速向前驶去。
到达物资暂存地点,赵华志进行着救援安排:“路刚挖通,大车暂时还进不去,只能把物资搬运到小车上,再运上山去。”战士们立即行动起来。
图为赵华志安排救援。周亚楠/摄
图为赵华志安排物资装运。周亚楠/摄
车辆往大安山乡的方向继续行进,这是通往山上的唯一道路,却在暴雨中被冲毁,乱石混杂着黑色泥土在路的两旁堆积着。就在不远的前方,挖掘机车队仍在抢修着救援通道。
图为道路正在被抢修。周亚楠/摄
图为道路正在被抢修。周亚楠/摄
20分钟后,先行车队到达了大安山乡人民政府。
“终于等到了你们!”院子里,大安山乡党委书记石宝军与工作人员正在翘首以盼。
“村民家中没燃气了,柴是湿的,无法生火做饭,现在急需运送燃气罐,每个大约是50斤左右。”会议室中,石宝军向武警官兵们急切地诉说着需求,“还需要运送食品、水、药品,以及米、面、油。”
“山下有物资,一会儿往上运送。除了向导,其他不需要你们担心,我们会把物资源源不断送上来。”赵华志的话坚定有力。
“真谢谢了,谢谢你们!”连日来紧绷着心弦的石宝军终于舒了一口气,她与赵华志等一众官兵握手感谢。
“还有两个伤员需要救治。”说话间,一群人立即下楼按计划进行。
图为武警官兵准备搭载伤员下山。周亚楠/摄
“现在就运下山去。”赵华志将他上山乘坐的车留给了伤员,嘱咐司机务必安全送达救治地点,而他则继续指挥现场救援工作。
大安山乡位于房山区西北部深山区,属于生态涵养区。这里总面积70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大安山村、上水峪村等8个行政村和1个大安山煤矿社区(以下简称矿社区)。目前,全乡户籍人口8587人,常住人口2800人左右。
“此次暴雨,大安山乡受灾严重。”大安山乡宣传部长吴国浩告诉记者,“其中,矿社区受影响相对严重一些,断水断电,急需运送饮用水。”
据了解,矿社区是国有土地,隶属于京能集团,占地面积6.7平方公里,自2019年大安山煤矿关停后,目前常住人口1000人左右。“目前,矿社区居住的多为以前的矿上工人及其家属,还有附近的村民。”吴国浩介绍。
在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带路下,记者跟随武警官兵救援车辆盘旋着到达了矿社区。
“你们来了,我们就踏实了。”看到武警官兵的到来,矿社区工作人员赶忙向前迎接。
“我们这只有一部卫星电话,所有与外界的联系就只能靠它。”大安山乡党委委员张玉明向记者讲述着连日来的情况,“因为断电,供水系统瘫痪,目前全社区仅靠着这一个水车从周边村水库借水度日。”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他口中的水车。
图为社区大院内,一辆红色的水车停靠在墙边,一位社区居民正准备从车上往下接水。周亚楠/摄
图为社区居民正在用柴火烧热水。周亚楠/摄
不多一会儿,武警官兵们早已将运送的物资从车上卸载完毕。水、食品、药品……都送到了矿社区的居民手中。
图为从矿社区返回途中。周亚楠/摄
“往山上运物资,人均徒步25公里”
临近下午13:00,武警总队救援官兵们将所有物资运送到了大安山乡政府院内。
图为8月6日武警官兵运送物资车队航拍图。万川供图
一队官兵在升国旗台前席地而坐,拿出了随身携带的午饭。
记者注意到,台阶上,一位官兵左手拿着面包,右手持着榨菜,一口一口地吃着,低头不语。
记者向前问询,才知道他是武警北京总队第二支队五大队大队长孙瑞。就在刚刚,他带着这一组队员约15人从山下徒步走了上来,路程大约18公里,用时70多分钟,“车辆优先运送物资,这样能够提高救援效率。”他告诉记者,“这次我们大队出动了300人来支援,我刚带上来的这组是个尖刀班。这点儿距离不算啥,8月4日那天,我们往山上运物资,人均徒步25公里。”
孙瑞吃午饭。周亚楠/摄
“在史家营乡那天比这困难得多。”孙瑞给记者讲起了那天的救援情景。
图为8月4日武警总队第二支队往北京市房山区杨林水村运送物资。孙瑞供图
“8月3日晚我们就接到了救援命令,因为暴雨,史家营乡多个自然村断水断电,物资紧缺,我们第二支队紧急出动300余人。但车辆开到史家营乡贾峪口村时路就不通了,只好返回。”孙瑞讲述,“回去后稍作休整,次日凌晨3:30再次启程,来到贾峪口村口。”
图为8月4日武警官兵通过道路塌陷路段。杨洋供图
孙瑞告诉记者,8月4日那天他们需要将药品、食品等9吨物资运送上山。“上山的路被冲断了,只能人工运送。我们每个人要背30公斤左右,徒步40公里往上爬。”
图为8月4日武警总队第二支队往北京市房山区杨林水村运送物资,路途中偶有群众下山。杨洋供图
图为8月4日武警总队第二支队往北京市房山区杨林水村运送物资。孙瑞供图
“没有路,我们没法儿把她送出去。”杨林水村村干部说,“解放军来了就有希望了。”
图为8月4日武警官兵背负物资通过涉水路段。杨洋供图
图为8月4日武警官兵背负物资排队进山。杨洋供图
“从凌晨4点上山运送物资到晚上10点最后一个老人下山,历时16个小时。”杨洋介绍,“有一位大姐看到我们出现哭了,她说‘看到你们我就觉得自己没有被遗忘在这深山里面’。”
图为被救援群众给武警官兵送吃的东西,官兵连连摆手婉拒。杨洋供图
一路上,道路刚刚塌方,山上不时有落石滚下。武警战士将物资一步步背上山后,在自身体力消耗巨大的情况下仍然不愿放弃能帮助的每一个人,又将行动不便的老人一步一步从崎岖的山路上抬下来。没有担架了就自制担架,没有路就爬到侧边的悬崖上,没有桥就蹚入冰冷的河水中,克服一切困难,一切只为那一句“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
“老百姓拉着我们的手,不让我们走。”孙瑞说。
图为武警官兵从山上往下转移一名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的80岁老人。杨洋供图
图为武警官兵协助撤离群众过河。杨洋供图
从7月31日到今天,他们一直在防汛救灾最前线。从大石河镇到琉璃河镇、窦店镇,深入山区史家营乡、佛子庄乡、大安山乡,他们一直冲锋在前。
图为赶赴大安山乡的途中。周亚楠/摄
下午16:00以后,因为道路抢修及时,上山进村的道路均已疏通,暂时不需要武警官兵们徒步上山背送物资。
下山的途中,记者透过车窗看到了这样一面文化墙,墙上写着:想念家乡情——一切还是记忆中的模样。
周亚楠/摄
可是看着路途中的满目疮痍,记忆中的模样暂时消失。
这段经历,成为大安山乡村民的一段记忆。或许,它会像路上的水痕,天晴后慢慢退去。
但相信过不了多久,记忆中家乡的模样会再次回到眼前。
记者了解到,房山区委区政府已启动灾后重建工作。
截至记者发稿前,8月8日晚上22:00,北京总队机动第二支队结束大安山乡山脚下的清淤任务才返回了驻地。
|